【每日一练】202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(10月12日)

时间:2023-10-12 09:18:18责任编辑:zz145

关键词: 教师资格证 2023

  • *备考没方向?
  • *考试时间不清楚?
  • *成绩看不懂?
  • *考试内容没有掌握?
  • *拿证之后何去何从?
  • *别人上岸也这么难?

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
▪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
▪ 获取1对1备考指导


一、单选题

1.各层次的教育目的中,既由特定社会领域和特定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、也因受教育者所处的学校级别而变化的是(  )

A.教育目的

B.课程目标

C.培养目标

D.教育目标

2.美国课程专家(  )于1918年出版的《课程》一书,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。

A.博比特

B.斯金纳

C.泰勒

D.布鲁纳

3.天空中出现朝霞就会下雨,出现晚霞就会放晴。人们由此得出“朝霞不出门,晚霞行千里”的结论。这主要体现了思维的(  )

A.间接性

B.抽象性

C.概括性

D.稳定性

4.(  )通过对动物行为的实验研究,发现了一种因学习而形成的反应形式——操作性条件反射。

A.巴甫洛夫

B.斯金纳

C.冯特

D.华生

5.从动作是否连贯的角度来看,跑步属于_____;从参与的肌肉群的性质来看,跑步属于_____。(  )

A.连续的动作技能、细微型动作技能

B.连续的动作技能、粗放型动作技能

C.非连续的动作技能、细微型动作技能

D.非连续的动作技能、粗放型动作技能

二、材料分析题

阅读下列材料,回答问题。

如果学生没有真实的认识,缺少与外部环境的接触,没有在其中学习、探索和体验的经历,他们的身心发展会受到影响,容易变得孤独、焦躁和易怒,易于形成不良习惯和出现不良行为,道德、审美、情感、智力的成长也会有所缺失。理查德·沃夫说过,学生就像需要睡眠和食物一样,需要和自然的接触。

(摘自《世界博览》2016年第21期,有改动)

(1)分析环境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。

(2)如何正确认识学生的全面发展?

(3)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?







【参考答案解析】

一、单选题

1.C【解析】题干所述体现了培养目标的内涵。

2.A【解析】美国学者博比特于1918年出版的《课程》一书,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,这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。

3.C【解析】思维的概括性包含两层意思:(1)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。(2)将多次感知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加以概括,得出有关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结论。例如,每次看到“月晕”就要“刮风”,础石“潮湿”就要“下雨”,就能得出“月晕而风,础润而雨”的结论。题干得出的结论体现了思维概括性的第二个含义。

4.B【解析】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。

5.B【解析】连续的操作技能需要对外部情境进行不断的调节,而且完成的动作序列较长。粗放型操作技能是依靠大肌肉群的运动来实现的,执行动作时伴有强有力的大肌肉收缩和通过全身运动的神经—肌肉协调动作。跑步既属于连续的动作技能,又属于粗放型动作技能。

二、材料分析题

(1)环境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表现在:①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,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;②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;③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;④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。

(2)全面发展教育主要包括德育、智育、体育、美育、劳动技术教育。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表现在:①“五育”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。在实际生活中,青少年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诸方面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,有时需要针对某个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强调某一方面。学校教育也常会因某一时期任务的不同,在某一方面有所侧重。②“五育”各有其相对独立性,有其特定的任务、内容和功能,对其他各育起着影响、促进的作用,各育不能相互代替。③“五育”之间具有内在联系。德育、智育、体育、美育、劳动技术教育紧密相连,它们互为条件、互相促进、相辅相成,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。它们的关系具有在活动中相互渗透的特征。

(3)①转变教育观念,面向全体学生,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;②转变学生观,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,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,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;③改革教育教学方法,实施素质教育,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。


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

  • 考试公告
  • 成绩查询
  • 资格认定
  • 备考讲座

扫码进群,备考路上不孤独,互帮互助,共同上岸!

点击打开
收藏

复制链接

微信扫一扫

手机登录下载

微信扫码下载

微信扫一扫,即可下载

— 登录账号,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—

每日一练

历年试题

面试宝典

时政热点

欢迎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