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每日一练】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(9月22日)

时间:2021-09-22 10:00:33责任编辑:shizhenzhen

关键词: 教师资格证 2021

  • *备考没方向?
  • *考试时间不清楚?
  • *成绩看不懂?
  • *考试内容没有掌握?
  • *拿证之后何去何从?
  • *别人上岸也这么难?

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
▪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
▪ 获取1对1备考指导


一、单选题

1.为了贯彻素质教育的观念,殷老师在班级中组织了绘画兴趣小组,规定每个同学都必须参加。殷老师的做法(  )

A.正确,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

B.错误,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

C.错误,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

D.正确,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

2.教育法律权利的表现形式不包括(  )。

A.行为权

B.要求权

C.请求权

D.申诉权

3.刚被学校领导批评过的宋老师郁闷地走进教室,看见几个学生在大声喧哗,便不分青红皂白地将他们训斥了一番。该做法体现了宋老师(  )

A.不能严慈相济

B.不能平等待生

C.不能调适自我

D.不能有教无类

4.成语“掷果盈车”与哪个作家有关(  )

A.秦观

B.潘岳

C.曹植

D.苏轼

5.当Excel中表格的数据源发生变化时,下列关于图表变化的描述,正确的是(  )

A.不跟随变化

B.不受任何影响

C.会自动更新

D.需要手动更新

二、写作题

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。

研究生小张同学屡次在微信上进行人身攻击,导师老李对他有过多次善意的书面批评,劝其为人要平和。后来,小张在微信朋友圈发布批判学界前辈的言论,其中不乏“垃圾”“庸才”等侮辱人格的极端用语。老李看到后,随即在网络发布转告学界及弟子的公开信,声明要和小张解除师生关系。事后,迫于各种压力,小张发布公开声明,向学界前辈道歉,但他觉得很冤:一是自己的言论没有人格攻击,二是言论发表在朋友圈,且对象是一些好友,还屏蔽了一些好友和不熟的人,这种做法是私事,不算公开侮辱他人的行为。

对于以上事情,你怎么看?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,选好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定题目,完成写作任务。







【参考答案解析】

一、单选题

1.B【解析】学生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,在组织绘画兴趣小组时,殷老师规定每个同学都必须参加,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。

2.D【解析】教育法律权利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利益。它通常包括以下表现形式:行为权、要求权、请求权。故选D。

3.C【解析】题干中宋老师因自己情绪不好就迁怒学生,不分青红皂白训斥学生,说明宋老师的自我调适能力较差。作为教师,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,不能把自己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,更不能因为自己不高兴而责骂学生,这违背了“关爱学生”的职业道德规范。

4.B【解析】潘岳,字安仁,又称潘安,西晋的大文学家。南宋的刘义庆在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中:“潘岳妙有姿容,好神情。”刘孝标注引《语林》:“安仁至美,每行,老妪以果掷之满车。”故选B。

5.C【解析】Excel中图表数据源的内容变化后,图表数据会发生相应变化,自动更新。

二、写作题

尊师重道

尊师重道乃中华民族传统美德。

研究生小张屡次在微信上对导师进行人身攻击,甚至放肆到恶言批判学术界前辈的地步,此举真乃非人哉。其导师在屡次劝导无果的情况下,无奈与小张解除师生关系。

古人云:“一日为师,终生为父。”噬师之举无异于反父,亦像“狗咬吕洞宾——不识好人心”,诸如此类,古人之所以这么说必有其道理。

北宋杨时乃著名理学家,少时曾程门立雪。史书记载,“杨时见程颐于洛,时盖年四十矣。一日见颐,颐偶瞑坐,时与游酢侍立不去。颐既觉,则门外雪深一尺矣。”已经四十多岁的杨时和他的同学去拜见程颐求学,而程颐在家中睡着了,直至程颐午睡醒后,杨时和他的同学方才见到程颐,而此时门外的雪已堆积了一尺之厚。宁可站在大雪纷飞中等待,也不愿打扰老师的休息,这难道不是对老师极其尊重吗?杨时如此尊师、好学,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。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违背尊师这一行为?又有什么资格去违抗先人的教诲呢?

子贡,孔门七十二贤之一。孔子逝后,众弟子皆服丧三年,相诀而去,独有子贡结庐墓旁,守墓六年,足见师徒情深,尊师之诚。岳飞,南宋抗金名将,其师名周同,相传他的力气很大,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。周同去世后,每到初一、十五,岳飞都一定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,并且痛哭一番。在痛哭后,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。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,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。

壮哉我中华泱泱五千年历史文化,尊师的例子不少,重道的例子亦不胜枚举。可见,尊师重道是成功的必备因素之一,尊师重道不一定会让一个人成功,但不尊师重道一定会让一个人灭亡。

汉明帝刘庄放下九尊之躯尊师,唐太宗李世民教子尊师传为佳话,文学家鲁迅探望老师传为美谈,数学家华罗庚修炼成名不忘师……

从古至今,伟大的人总是有着一颗尊师重道的心。古代文人尚此,吾等何不为呢?尊师重道乃中华民族传统美德,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。尊师重道乃国之重器,人均受之,则民族国家兴盛有望。


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

  • 考试公告
  • 成绩查询
  • 资格认定
  • 备考讲座

扫码进群,备考路上不孤独,互帮互助,共同上岸!

点击打开
收藏

复制链接

微信扫一扫

手机登录下载

微信扫码下载

微信扫一扫,即可下载

— 登录账号,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—

每日一练

历年试题

面试宝典

时政热点

欢迎登录